恐龙在大家的印象里体型庞大,曾经是地球的霸主。而恐龙有天敌没?这个问题现在有了部分答案—近日在金沙江畔,有一些奇怪的足迹被人发现。 足迹距今约2.1亿年,即三叠纪晚期。根据古生物学者研究后初步断定,足迹的主人为“手兽”,属于主龙假鳄类。这类怪兽体型超过5米,在三叠纪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陆来说,是毫无疑问的顶级掠食者,早期的恐龙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可被轻易“秒杀”,当做点心吃掉。中、美、德三国古生物学者披露了足迹化石的发现过程。 金沙江边出现奇怪足迹 最先发现怪兽足迹化石的,是攀枝花市摄影协会主席李学智,他也是一名奇石收藏家。去年,李学智听说当地某镇距离金沙江几公里远的山坡上有一处很特别的动物脚印,有可能是恐龙的。“在我印象中,攀枝花从未曾发现过任何与恐龙有关的遗迹。”李学智说,但出于好奇,他还是去了现场,“这些足迹与我在书本上所见到过的恐龙足迹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足迹不是3趾或5趾,而是4趾,且形态怪异。” 由于缺乏证实依据,他一直没有向外界透露信息,直到去年8月,得知有古生物学家来到四川,他将这个消息告知了两位专家和华西都市报记者。 在李学智和其朋友的带领下,记者抵达了发现“恐龙足迹”的地方。这是掩隐在一片树林下的一面灰褐色岩石,一部分已经垮塌,露出地面的不到10平方米。岩石上,隐隐约约分布着10多个看似动物留下的奇怪“爪印”。拍照绘图后,记者将资料传给了中国地质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邢立达。 形成于2亿1千万年前 “这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发现!”邢立达看过照片后,确定这是动物足迹化石。今年3月,邢立达和记者赶赴攀枝花。为了更好地评估地质年代,此行还特邀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阚泽忠副院长。 金沙江畔,邢立达和大家再次开始清理现场,对足迹进行仔细测量,拍照后还用塑料薄膜将足迹全部誊描。经过数小时的清理,在这块10多平米的倾斜岩石上,10多个有规律的足迹全部呈现在大家眼前。由于长期暴露在外日晒雨淋,足迹已经有些风化和脱落,但依旧能看清楚形状。 经过测量,这些足迹长度约45厘米,嵌入岩石深1厘米多。“我几乎见过国内所有恐龙足迹的资料或足迹现场,而眼前的足迹,他从未亲眼见过,可以初步判断,这些足迹不是恐龙留下的,而是来自另外一种‘怪兽’。”邢立达说。 经过现场勘察,阚泽忠副院长也很快对足迹所处的岩层年代有了结论。结合化石点附近发现的零星植物碎片化石,他认为,这里属于三叠纪晚期宝顶组,距今2亿1千万年。 探索脚印主人是谁? 3国学者一致认为怪兽属主龙假鳄类 将现场考察资料带回北京后,邢立达还把资料发给了国际同行,德国古爬行及两栖动物博物馆教授亨德里克·克莱因,以及多次到中国考察恐龙足迹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教授马丁·洛克利。经过详细研究,中、德、美3国学者一致认为,攀枝花怪兽足迹的造迹者为主龙类。 主龙类又名初龙类、祖龙类,在希腊文中意为“具优势的蜥蜴”,是爬行动物的一个主要演化支,包含恐龙、翼龙,现仅存鳄鱼与鸟类。由于具有演化上的重要位置,因此主龙类的化石与足迹都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邢立达说,攀枝花的足迹化石从整体形态来看,与手兽类足迹的后足迹非常相似,手兽足迹目前认为是主龙类中的假鳄类所留。“比如,足迹的第2至4趾很紧凑,而且呈对称分布,第3趾最长,还有一个指向后侧方、细长的第5趾。” 它长什么样子? 体长超5米能“秒杀”早期恐龙 邢立达告诉记者,手兽足迹,之前在贵州中三叠统关岭组的地层中也有记录,但贵州的和攀枝花的足迹存在许多不同,两者应该属于不同的种。“不过攀枝花足迹数量并不多,应该是个新物种,但目前没有将其归入到手兽足迹未定种,是因为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 邢立达说,攀枝花手兽足迹最长约45厘米,这意味着,留下这些足迹的假鳄类,体长超过5米。这在三叠纪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陆来说,它是毫无疑问的顶级掠食者,早期的恐龙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可以被它轻易“秒杀”。 阚泽忠副院长认为,攀枝花手兽足迹的发现非常重要,这些动物记录与当时的植物群一道,构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古生态系统。发现足迹的地层,古环境为河流与湖泊,局部偶尔与海相连。这对研究攀枝花的古地理、古气候,甚至对攀西大裂谷的成矿与找矿都有很大的意义。 猜想咋个留下脚印? 捕食恐龙酒足饭饱河边散步留下脚印 邢立达说,根据考察得到的数据,可将时光拉回2亿年前,对足迹的出现进行一番假想:难熬的旱季来临,正午阳光猛烈,在这个犹如外星异世界的地方,生活着一群高度适应环境的小型肉食恐龙,它们长约1米,既是主动的捕食者,又是食腐者。它们饱餐一顿之后走进树丛。10米外,一头体长5米的假鳄(文中的主龙类)正对这群肉食龙虎视眈眈。它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肉食者,是在恐龙崛起之前典型的快速捕食者,有强大的头骨,锋利的牙齿,行动迅速。 桫椤丛中假鳄飞奔,它选中了一头停在路边进食的幼龙,小家伙只来得及惨叫一声,就已被生吞。几分钟后,假鳄离开捕食地点,走到湖边饮水休息,软硬适中的浅滩上留下了它一串长长的足迹。炽烈的阳光很快将足迹烤干,再后来被覆盖,经过沧海桑田漫长岁月,在两亿年后成为化石。 待解谜团 部分石头被误损更多足迹成待解之谜 邢立达说,如有机会,将足迹发现地附近的土层清理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足迹出现。当地村民介绍说,发现足迹的地方一直在坍塌,之前,他们也在石头上看到过零星的足迹,但不晓得是什么东西,并没有人在意,现在,这些石头被砸碎用来铺路了。 虽然目前已经确定了这些足迹为手兽足迹,但在学者眼中,足迹背后的谜团,仍未完全解开。邢立达说,现在还有许多疑问:当时它是在漫游还是在捕猎,如果在捕猎,为什么步幅看起来这么短?此外,它们的足迹,与欧洲新发现的5指手兽,也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这些未解之谜,邢立达说,这正是足迹的迷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