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初春,《阳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统计公报》通过丰富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全面记载了2013年阳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综合反映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到,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自身转型调整的压力,阳泉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 s* [6 Z- K" `4 T% F
一、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 j' m( x h. q% l
一是经济稳中有增。201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52.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8.4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0.9%、71.7%和27.4%,分别拉动GDP增长0.1、5.0和1.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251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7147美元,比全省的5621美元高27.1%。
[5 I* D* O! z% u* s; @) T' X 二是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3年,面对立地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多发等不利因素,全市多个部门共同发力,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29.1万吨,比上年增长3.7 %。其中:秋粮产量28.9万吨,比上年增长3.7 %,占粮食总产量99.4 %;玉米产量 26.9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长3.1%,占粮食总产量的92.5 %。同时,小杂粮、蜂业、果业、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快速兴起,“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势头良好。# _% s! C8 U% C1 {9 t
三是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一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和提升工业竞争力,全市优势产业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强市”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增长49.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85.3亿元,增长7.0%。全年原煤产量达6456.9万吨,下降5.5%,受洗煤行业比重上升带动,全年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占全市工业比重为79.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4个百分点。
- a! x$ z. A2 @9 w. S+ ]' c3 R 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 V7 L1 Y9 k' x; b* Z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统计公报》显示,地区生产总值中,二产比重逐年下降、三产比重稳步提高。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7%、57.7%和40.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保持了同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势头。
- u% o7 Y8 A8 I3 P* Z: k 二是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5亿元,增长24.1%。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快于一、二产业,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二产业完成210.8亿元,增长13.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10亿元,增长14.4%,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3.3%;第三产业完成257亿元,增长35.8%,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72.4亿元,增长27.1%。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4:47.6:48.3转变为今年的3.7:43.4:52.9,三产投资比重有所上升。
2 \. W' w1 ^8 F' y/ P( \$ K 三是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增长空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全市城镇化率仍有一定提高。年末,全市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7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01%,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 N7 d! ~) d6 x7 \' [2 ?! U5 M! v 三、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 T+ w+ ]+ D) a6 ]" J. n* t' k 一是物价涨幅收窄。2013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市场价格巡查力度、建立价格监测体系和主要蔬菜品种价格日报制度,有效平抑了市场物价。《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市
0 B3 u1 Y6 W+ o8 e8 F8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