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93|回复: 0

[综合] 后来者新希望为何非要挤进社交美食电商

微小宝 发表于 2016-1-17 18: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用户自行上传的美食制作过程形成的美食菜谱类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早已告别了网页时代传统的菜谱图书展示和简单的网站搜索功能。除了让用户与其他“厨友”进行更多交流的社交功能,由平台提供菜谱所需食材和其他产品一站式购买的电商化也是各家美食菜谱类APP近来忙活得最多的事情。

如今,这个已经挤满豆果美食、下厨房、美食杰、美食天下等10多家能轻松数得上名号的细分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搅局者。


. {9 h) V1 t0 Y

而这一次出手的是此前并不具备太多互联网标签的新希望六和股份。在经历了半年多的酝酿之后,新希望六和股份日前终于愿意将其投资孵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食光社推到了台前。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希望六和集团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杀入这个众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已经耕耘了多年的市场?

“食光社”的玩法

“关于吃一直有3个永远都绕不开的问题——吃什么、怎么做、在哪买?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之前并没有一个深入贯通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人的因素在‘吃’这件事情上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尝试借助社群的力量,为用户搭建集信息、工具和购买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这也是我们对商业模型的基本构想。”食光社核心创始人周彦汐这样解释道。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在食光社APP中,用户通过“饭范”“菜谱”功能可以随时分享和了解美食信息、精品菜谱,并与美食达人、大厨互动交流。“吃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将在这两个版块找到答案。“菜谱”中还提供了“吃现成的”和“DIY”两个选项,所需商品可以直接站内购买。

而“圈子”则是有相同兴趣吃货的聚集地。食光社的“圈主”多数是来自美食等相关领域的达人,借助“圈福利”、“圈活动”等功能,将用户感兴趣的活动和福利优惠进行呈现。

按照周彦汐的表述,食光社“社群电商平台”是以SAC模式来实现。在SAC模式中,“S”代表“Social”,表示其社群属性;“A”代表“AGEnt”,是食光社作为运营整合和服务代理的平台属性;C代表“Consumer”,寓意其最终服务于消费者群体。

“社群能参与的就放开给社群,社群不能实现的就交给平台去解决,是食光社SAC模式的关键点之一。”周彦汐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不过,这样一个主打菜谱工具+社交属性+电商化平台的路径对于工具类APP来说并不陌生。和大多数工具类APP一样,目前菜谱类APP在商业化上的探索之路基本上都是走“工具-社区-电商”的典型路径。

只不过,每一个做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社区的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是,如何凭借最初的内容斩获用户,再促使涌入的用户生成更多内容,最终形成用户可源源不断产生内容的圆满闭环?

如果简单的通过菜谱的UGC形成社区再发展电商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通过工具把人吸引来,但是社区是要通过养的。

于是,留给美食菜谱类“新兵”食光社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完成海量菜谱和用户的积累这样一个必须面对的冷启动门槛,特别是在这个过程很难通过大量资金快速爆发实现的情况下?

而周彦汐对此给出的回答是,会在坚持UGC的情况下,在初期通过美食合伙人的机制,利用美食达人的自有菜谱内容进行打底,并且探索更多UGC的回报方式来积累用户。

新希望六和的电商野心

除了食光社核心创始人,周彦汐还有一个身份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电商事业部市场总经理。

而食光社CEO姚飛同时任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电商事业部总经理。

这样一个有新希望六和电商团队打造的美食菜谱类APP背后是新希望六和对电商化的尝试。

据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兵透露,食光社是新希望产业创新战略的切实落地,是将新希望体系内强大的商品集群、产业服务集群、互联网金融等相关产业服务与终端用户连接在一起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线上的同时,食光社发布其首批自有品牌商品——食光社名厨预制菜系列,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一键购买即可在家享用名厨特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目前食光社平台上提供的自有品牌商品基本都是由新希望六和旗下公司提供的。

“在定制商品开发这块,我们与其他平台相比有绝对的优势。”在周彦汐看来,食光社并不排斥对外宣称作为新希望六和旗下的孵化平台所拥有的优势。

事实上,在食光社平台上未来计划推出的商品品类中,周彦汐希望能够把新希望六和集团里面所有对外零售商品能够搬到平台上。

“(新希望六和作为)农业企业拥有的资源很大。但是传统企业向创新转型的过程中认知不足的问题一定会存在,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电商化的过程想象的太过简单。但是对于新希望六和这样一个大集团而言,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并且是有能力驾驭这个平台的。”周彦汐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商业模式集体尴尬

作为豆果美食的创始人兼CEO,王宇翔在美食菜谱这个细分市场浸淫了足够久的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王宇翔创立于2008年的豆果美食在2014年年底曾对外宣称宣布完成了一笔总额高达2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和清流资本,并称估值达到3亿美金。而此前在2011年和2012年,豆果美食先后获得盛大资本和纪源资本的两轮投资。

对于新希望六和的跨界插足,王宇翔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压力。

“这件事情本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新希望愿意进来说明我们做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此外,有更多的资本和玩家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虽然竞争压力更大,但是至少可以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你才有可能在里面分到更多的利益。”王宇翔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这背后,这个行业目前最大的尴尬是对于通过工具把形成社区,再通过社区形成这样的电商,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大规模走得通的还有着不小疑惑的,各家所畅想的商业模式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是向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虽然豆果美食是(电商化的)先行者,但是我们现在也没有百分百验证这条路是不是走得通。坦率的说,现在大家的商业化尝试都是不及格的,和大家想象都不太一样。现在对于整个行业,我们几家都面临的问题是电商化要怎么发展。”王宇翔这样解释到。

在此之前,豆果美食电商平台优食汇曾发力“半成品”,对标国外的BlueApron,准备为国内的半成品生鲜电商导流。但由于生鲜电商的入口太过局限,无法在全网范围内铺开等诸多原因上述业务目前已经开始退居二线。

而王宇翔的当下的疑惑是基于美食社区大家的商业模式到底应该建立在哪个东西上?如果是通过交易的话,这种交易所形成的电商到底应该售卖什么?通过哪个方式来售卖?如果抛开交易不说,美食社区到底还有哪些更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上述行业的集体困惑,食光社方面给出的回应是食光社并非简单把社交与电商嫁接,而是通过对用户场景、消费特征和社交习惯的分析与发掘,构建了一个围绕着“吃”的开放式社群生态,包括美食达人、名厨和全体消费者在内的所有用户,都能参与到平台的商品、内容乃至用户运营中。

“(美食菜谱类APP)一开始他们的定位就是工具,即使现在想去做电商,用户对他们的认知更多还是停留在工具上,并不认为能够平台提供更多的商品。而食光社最核心的差异是在能够上不是简单堆砌,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有关联的。”周彦汐解释道。

8 U  m! U& b: V; V- o

0 E6 h0 K! e" f9 i. @$ c+ X

+ \/ {( r8 u7 Q2 V3 y7 z: o' G  V


- y2 ^8 {9 E& G5 q7 L2 I2 `
- C: u$ f9 v/ q* M,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