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69|回复: 0

[综合]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微小宝 发表于 2015-9-13 09: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溪隐庵碑记》
. x" P3 G6 y$ t5 J/ _/ c4 d/ [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 n: D' A2 Z- D- C
  文种故里桥

8 \. e; s1 Y8 L2 M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净圆寺对联

3 g! R, [9 l; J; L7 R( b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深邃莫测的文种故里 2400多年来流传着许多传说

9 _  m; F) o3 ~( V' s" O
  汶溪出土的青铜鸠杖镦

6 s+ v- K& u. U, e1 K+ G  主讲人洪余庆0 `6 j9 O$ `$ p/ ?" [# I5 d
  在是否为宁波籍人士的古代名人之中,文种可谓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他的故里之争至少延续了千年。我市文史专家和文保人员经过多年研究与田野踏访,于近日基本确定:文种故里在镇海汶溪。, B$ p0 A0 [8 t1 h! U4 R( A  f
  文种(?—公元前469年)是越国大夫,政治家、谋略家,博学多才,“三计”灭吴,闻名天下。越国灭吴后,君王勾践赐剑令其自刎。史载,文种为湖北江陵人(史称为郢),而宁波府志、慈溪县志等志书多次记载文种故里为镇海汶溪,而且历代以来,汶溪人口口相传文种为他们故乡的人,那里遗留着很多文种故里的遗迹和碑记。慈溪县志还明确说明,溪隐庵遗址原是文种的故里,即文种居住地;近年来在汶溪陆续出土的文物也从不同角度印证了这观点。- [  `+ [' @/ ?. N- n! P
  汶溪为文种故里的由来# ?6 H  d. C4 o' S8 q) a6 B5 \
  文种故里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第四卷《尊师》篇:“文种楚鄞人(泛指宁波地区的人)”;南宋宁波大儒、《三字经》作者王应麟也认为文种是鄞人,对于勾践灭吴后,文种不听范蠡之劝离开越地,王应麟有这样的论释:“蠡楚人,可以去越;种,越人,斐斐迟迟,不忍去父母之邦,忠臣之志也。”因文种是鄞人,故明代杨纂在成化《宁波郡志》始将文种列入人物传中。
& B) t# ?. `9 x) t2 i( u" p, R( t  最早记载汶溪为文种故里的是曹秉仁修雍正《宁波府志》;光绪《慈溪县志》“汶溪山”一节载:县东一十五里(即今汶溪)为越大夫文种故里;在“文种列传”中又说:其故居在邑东十里,至今犹以文名为“汶溪”。) k' _+ _" b8 H( X1 F6 Q
  对汶溪的实地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史料上的记载。2004年4月中旬,当地文保人员在汶溪老街的一户居民家中发现了第一件有关文种故里的记载———缺损了一半的《溪隐庵碑记》,时隔一年,在村民的帮助下,又在河埠旁找到了碑的下部分,将两块残碑终于合成一字不缺的完整碑记。全碑高1.4米,宽80厘米,厚10余厘米。碑中有一句重要记载:“该地前朝大野,后拥重山,盖M乎此处可为隐者之居,主持致宁特名为‘溪隐庵’,供文种木主,道光十五年(1835)。”这与《慈溪县志》中“溪隐寺”为文种故里的记载基本吻合。可见庵里的和尚非常聪明,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文种隐居的地方,特命庵为“溪隐庵”。该碑今收藏于镇海文保所。$ `: p( I1 a6 \
  在2007年的镇海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文保人员又在汶溪老街八部庙找到一块《浚河碑记》,碑中载:“慈邑(该地原属慈溪县)之东,众山之水汇焉,是为文溪,或曰其水清泻成文故名;或曰春秋时文大夫种故里也……”落款嘉庆十六年(1811),慈溪知县张久照撰。张氏江苏长洲人,嘉庆十五年(1810)至道光六年(1826)曾三次任慈溪知县。

3 a2 ^# L! ?, c" e" t5 l" D
5 G( z9 t& T& _- L% m. J% W- h

3 c" C+ r: t+ u
& h$ h: v: g; N, M

, }. l5 O6 P9 f' n

$ u, \- i, e* T' l& `6 `* }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