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2|回复: 0

匠心绝活唤醒“珐华”

微小宝 发表于 2021-1-28 08: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甄国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珐华器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级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阳泉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阳泉市“民间艺术家”、陶瓷工艺工程师。2009年,他的“彩色立线珐华陶器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他参加山西省首届陶瓷职业技能大赛,用熟练的装饰技艺——立线装饰法,获得大赛第5名,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其二等功。

1月22日上午,山西传媒学院大三学生潘怡桢在郊区荫营镇三泉村中心小学的珐华技艺传习所访问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甄国民。潘怡桢是阳泉人,她牵头申报了《新媒体赋能下珐华器的活态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实践探索》项目。这一项目还被列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潘怡桢说:“项目的申报立项与咱阳泉珐华器在全省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听了甄国民老师的讲解、目睹了珐华器的制作过程,让我对珐华器的制作技艺有了深刻认识,对珐华器的文化价值也更加了解。我坚信,珐华器一定能走上更大的舞台。”  对于甄国民来说,这样的访问有很多。每次接受访问,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讲解珐华器的“前世今生”、制作技艺的恢复过程以及未来的多种发展方向。“珐华也称珐花、法花。从上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关注山西珐华器,到我恢复传统制作技艺,再到现在珐华器越来越精美,我的目的就是让山西珐华器的制作技艺能够走出阳泉、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让山西珐华器有更大的舞台、更好的发展前景。”甄国民说。 

 为了一个词,他埋头干了三年说起甄国民,许多阳泉工艺美术界的人知道他是个“执着的老汉”。1952年出生于三泉村的他,曾在三泉耐火厂任技术厂长。1980年,他在唐山建筑陶瓷厂学习墙地砖和琉璃生产工艺后,回乡在阳泉马赛克厂担任工程师。干得多、见得多,也钻研得多,他常说:“我的琉璃造型师傅冯成保说过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工艺美术之间很多是相通的,几十年的制作和研究,陶瓷和‘珐华’已经植根在我的脑子里。尤其是制作珐华器,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甄国民喜欢陶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查阅相关古籍时发现关于“山西珐华器”的记录。“珐华器由山西琉璃工匠所制,根在山西,所以在中国陶瓷史上称为‘山西珐华器’。《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珐华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据考证,珐华制作工艺在清代雍正帝之后断代生产。”甄国民说,“当时,我看到‘山西珐华器’的记载,兴奋得几天睡不好觉。”  “山西珐华器”这个词,是甄国民恢复珐华器制作技艺的动力。他说:“‘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器’等带有地域名称的品牌很出名,‘山西珐华器’能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我们为什么不让它重放异彩呢?”  在各种古籍中查阅、搜集了珐华器的制作方法后,他萌生了恢复珐华器制作技艺的想法。然而,一度失传的珐华器制作技艺要想恢复谈何容易。  2003年,甄国民拿出积蓄,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窑炉,在儿子甄世强、甄世盛的支持下,开始恢复珐华器制作技艺。甄国民虽有陶瓷制作、工艺美术的功底,但是要想制作珐华器却并不顺利。珐华虽从琉璃而来,但与琉璃制作相比,有几个关键要素却大不相同。没有师傅可以请教、没有同行可以交流、没有实物可以模仿……他一次次尝试胎体材料配比、烧制温度调整、彩釉助熔剂选择……在历经多次烧制失败后,他做出的珐华器越来越接近“釉色绚丽晶莹、隔釉见胎”的效果。  经过3年的努力,第一件珐华器《龙纹笔筒》烧制成功,珐华制作技艺得到恢复。 

 为了一个字,他探寻十几年在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西三宝”成为一个新的热词,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再一次得到人们关注。一些陶瓷行业专家见到甄国民制作的珐华器时,连连说:“想不到,山西的珐华器能这么精美!”  听到夸赞,甄国民心里乐开了花,但回想起过去十几年的艰辛,不禁思绪万千。自从率先恢复珐华器制作技艺后,甄国民对珐华器制作技艺提升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步。“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要恢复珐华器制作技艺,还要将珐华器制作得越来越精美。这些年,我们一直围绕‘精’字探寻。”甄国民说。  在三泉村中心小学珐华技艺传习所的一个展台上,甄国民和两个儿子制作的珐华器琳琅满目。其中,不仅有工艺品摆件,还有茶杯、茶碗、手机音响等实用型器件,作品线条清晰、制作精美、色彩绚丽。“经过十几年的锻炼,我们的制作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作品也精美了许多。”甄国民笑着说,“和技艺刚恢复时相比,现在的作品已经很精致了,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2006年,甄国民的二儿子、珐华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甄世盛制作的珐华瓶被省民俗博物馆收藏;甄国民的珐华器作品《牡丹富贵瓶》入选第41届上海世博会山西馆,珐华器《十二生肖天柱瓶》在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阳泉展区展出;省级非遗传承人甄世强的珐华器《宝相凝瑞橄榄瓶》在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出……  在甄国民谈论珐华器时,言语中透露着他对珐华器的热爱。在他看来,山西珐华器,世界有名气。与琉璃相比,珐华器的核心技艺是珐华彩和立线描。牙硝做釉,晶莹剔透,芝麻纹片,多彩绚丽,归纳称为“珐华彩”;泥线双勾,刚劲流畅,图案简洁夸张,多彩集于一体,归纳称为“立线描”。两者组合后,经过两次烧制,开创了在陶瓷表面创作的一种完整装饰技艺,独树一帜。“当今‘山西三宝’之一的命名,让技艺复兴迎来了春天。”甄国民这样理解。  “珐华器制作工艺需要进行四个主要流程:胚胎造型、手工立线、珐华釉彩制作、素烧釉烧。每个流程中又有十几道工序。”甄国民说,“在我们有熟练制作技术且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制作一批珐华器,需要20天左右。一个中型的器件,立线描就得两三天,烧制就得三到五次。”  说着,甄国民拿出了自己早期制作的一个摆件。“当时受技术和工具的限制,珐华器的泥线比较粗,线条也不够明晰。现在,不仅我们的制作技艺提升了,经验丰富了,而且烧制的窑炉采用天然气,品质也更高了。”甄国民说,“但我们还在不停地探索,争取制作更精美、精细、精致的珐华器。”  


为了一个梦,他们一直在努力去年11月,甄国民在人民网山西频道举办的“2020人民网‘人民优选’直播大赛山西非遗专场”中获得最具创新项目奖。通过直播视频,甄国民让更多人看到了珐华器与普通陶瓷装饰技艺的不同。  如今,甄国民和他的大儿子甄世强是珐华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二儿子甄世盛也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他们多次参加技术培训、研习,技艺精进。甄国民还积极传承技艺,有20多名学徒掌握了珐华器制作技艺。  前段时间,郊区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大楼一层筹备设立甄国民大师工作室。“有了这个工作室,传承、交流、研习就有了很好的场所,更方便大家了解珐华器。不过,眼下我还有很多想法。”甄国民说,“我和孩子们一直有个梦想——让珐华器走出山西。”  甄国民认为:“我们不能只站在全省的角度来看珐华器制作技艺,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来为珐华器定位。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全省甚至是全国的优质资源继续提升制作技艺、优化运用材料,进而把珐华器做精、做强、做大,让山西珐华器走向世界。”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私人产品订单。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新产品,在实用性、多样性上做文章。我们会尝试珐华器胎体代工,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提升珐华器制作技艺价值。同时,我们还可以招收一些悟性高、有兴趣的学徒,让更多人加入珐华器制作技艺传承中。”甄国民说。  不久前,郊区行政审批中心请专业人士为甄国民设计了非遗产品标识。“这个标识以双色陶罐为底纹,云朵代表珐华器的纹饰,再加上我们名字的篆文,简洁大方、便于记忆。”甄国民介绍,“希望我们制作的珐华器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喜欢,为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尽一份力。”  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位记者的提问,甄国民至今记忆犹新。“默默无闻干了十几年,你能想到珐华器会成为‘山西三宝’么?”“我不知道它会成为‘山西三宝’,但我知道,它就是山西的宝。”甄国民这样回答。

----------来源:阳泉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合作电话:1853532218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