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86|回复: 0

【育儿】千万别这样逗孩子,拜托了!

微小宝 发表于 2017-4-2 14: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家长多重视智力发育。为了让孩子更聪明不惜下血本。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又很轻易地用一句话就让孩子的心智直接down掉,大脑直接进入休眠模式。比如下面要分享的,我们最常见的大人“逗”孩子。
吓唬
很小的时候,一个冬天,我爸带我去走亲戚。坐在高高的自行车横梁上,迎面吹着刺骨的风。我估计我被吹傻了。反正手里的一只皮手套啥时候掉的也不知道。那时我爸怕我冷,让我暂时戴着的他的大手套。
不过,发现手套丢了以后,我爸很生气。他开始吓唬我,说,不要你了。把我放下自行车,独自转身,假装离开。
很多年以后,我爸还面带得意的笑容,反复提起这个事情。他总会说:“哎呀!那个时候,你看着跟个小可怜似的!”他显然从这个小事情里头感受到了乐趣和满足。
我只记得当时的眼里,世界真大,大得可怕。心里是铺天盖地的委屈和恐惧。要哭却哭不出。然而,我的父亲,他却因此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强大和被需要的存在感。
这种“威胁”,对一个小小孩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一,让孩子早早形成一个观念:我不好所以才会被抛弃。我只有乖乖的才可能被爱。所以,这样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会变得过分小心翼翼,谨言慎行。
第二个,这些孩子还将花费更多气力去长大。因为父母威胁式的假意抛弃,更像是种操控。很多自身匮乏的父母,就会用这种方式去控制孩子。他们借由孩子的无助和眼泪去确认自己的价值。也因此,孩子出于忠诚,会去努力配合父母的需要,忠诚地守护在父母身边,不敢真正长大和离开。


威胁对于小小孩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取笑
前几天看到一个忆童年的帖子。一个网友说:
两三岁的样子,自己一个人被关在家里,拉了便便。等爸妈回来后,发现我自己在吃自己的便便,边吃边研究……后来被父母绘声绘色地说给过很多人听,那叫一个无地自容!
非常有画面感的一段话。一个3岁前后的小孩对屎尿屁感兴趣再正常不过了。这是特定年龄的发展需要决定的。然而父母的不理解和戏谑,凭空增加了一个孩子的羞耻感。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过一阵子,我对于家里的一把椅子“情有独钟”。现在回头看,那该是进入了一个秩序敏感期。那把椅子只能我坐。还只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可是,家里来了亲戚什么的,往往不知情。然后我就会一边哭,一边用肩膀去扛人家的屁股,想要撵走“不速之客”。
我的父母就站在旁边,连同客人一起哄堂大笑。而我,活脱脱就像是动物园里被观赏和玩味的小动物。
待我稍微长大一些,倒是不会因为一把椅子哭到昏天暗地了。但是我的父母仍然会拿这个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不知道,听到自己不被理解的伤心和疼痛被反复撕开,真的一点儿不好玩。相反,我只感觉到羞耻,而且好长时间都认为自己小时候真蠢啊,是一个笨拙的、只会哭的古怪孩子。
长大后才懂得,一个不被理解、反被取笑的孩子,他在承受着多大的挫败。大人的戏谑和哄笑里头,暗藏着冷酷的评判:你是未开化的,幼稚的,可笑的。长期以往,会严重损伤孩子的价值感。


一个不被理解、反被取笑的孩子,内心承受着很大的挫败感。

诱导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自我成长。有了自己的娃以后,也会特别注意不去随意拿孩子开玩笑。
每每看到有大人逗弄小孩,就觉得难受。
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弄孩子,难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在承受着什么,更没能给孩子提供应有的保护和支持。
整个逗孩子的过程中,大人的确得到了快乐,但这快乐恰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的。
也有的时候,孩子们似乎也很享受其中。可是,不良影响却在暗地里悄悄侵蚀着孩子。
记得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群人中间,有一个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小孩。一个留长发的男人冲小孩说:
快叫伯伯,我给你糖吃!
话音刚落,另外一个人插了进来,说:
不对,你看他是长头发,你得叫他“阿姨”,你叫了“阿姨”,我给你红包!
若是一般孩子,可能会很困惑,愣在那里。他不知道该听谁的。但人群中的这个小孩显然很有经验。他先喊“伯伯”,然后又喊“阿姨”。旁边大人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夸这小孩聪明,两头的便宜都占了。
的确如此吗?我只看到一个违心的孩子。看似聪明,实则却在讨好中失去原则,也失去了自己。
当然,也有些孩子面对这样的诱导和戏谑,并不去迎合。于是一些无聊的大人们可能会很失望,并且来一句“你这孩子不给力啊!”“有钱都不要,这孩子够憨的。”……此时,这种敏感的孩子,内心会有不被尊重和被诱骗的愤怒感。若经常暴露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却得不到父母守护,这些孩子不仅自尊被损伤,还会产生对他人的不信任。


用温柔的陪伴告诉孩子,无论怎样你都爱他,跟他在一起。

一些应对方法
要守护孩子,免受无端的吓唬、哄骗、逗弄,以及各种评判与戏谑,父母首先不能做那个施害者。你要用温柔的陪伴告诉孩子,无论怎样你都爱他,跟他在一起,绝对绝对不会抛弃他;你还需尽量把孩子当做一个大人看待,尊重孩子的隐私,不拿孩子犯过的错、经历过的糗事当笑柄。
其次,请起码在孩子3岁以前,尽量保证孩子生活环境的稳定。当七大姑八大姨们不经意地逗弄孩子之时,请你站到孩子身边,尽到守护者的责任。譬如,当有人的逗弄让你的孩子不舒服,你可以直接说:
你心情不好/生气……,因为你不喜欢XX这样逗你对吗?
这样的表达,能让孩子听到,他的委屈和愤怒是被父母看见和理解的。
你还可以进一步平静地向孩子解释:
大家其实很喜欢你,不过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是不是?如果他们换一种方式表达对你的喜欢,你能接受的对吗?
这话一方面是说给孩子听的,让孩子明白别人对自己无恶意。另一方面也是说给亲友和邻居们听的。就用温和的语气说出这些话,孩子内心的负性情绪就能得以消解,而戏弄孩子的大人多半也会识趣打住。
如果还有不识趣的人不能意会,那么你大可放下面子,直接跟戏弄者说:
我知道大家是喜欢我孩子才逗他的,不过这个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请大家以后换种方式跟孩子交流,谢谢了!
必要时,你可以带离孩子,照顾好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去跟逗弄孩子的成年人去沟通。
最后,也是治本的办法,那就是父母平时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就要鼓励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及时地喊停和说“No”。
毕竟,我们的孩子不是活在真空里。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人去“逗”他们。若父母因亲友的逗弄过于耿耿于怀,或者过度焦虑孩子可能受到的伤害,反倒会给孩子带去更多压力。因为孩子不仅要消化逗弄者带给自己的情绪负担,还要去消化你的担心和焦虑。
相反,若父母能做到该做的,并且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事,得体地去处理好这个事,那么孩子自然就有能力去应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场景,并因此变得日益强大。
永远记得,你的爱和智慧,是孩子最好的防护铠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