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10|回复: 0

[综合] 抗生素类药品 不良反应居首

微小宝 发表于 2014-4-16 14: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 F6 F0 F( O( a+ E
  是药三分毒,如何做到合理而安全地用药?记者近日从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深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抗感染药报告占总报告数量的50.50%,其中主要为抗生素类药品,市民应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问题:抗感染药病例报告居首位
  提示:婴幼儿发烧勿滥用抗生素
  2013年深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深圳去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388份,其中化学药占88.12%、中药占10.54%、生物制品占1.34%。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的例次数仍居首位,占50.5%。这表明抗感染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仍然存在。
  分析显示,抗感染药中报告数量排名首位的是头孢菌素,即日常所说的抗生素。在抗感染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中,排名前10位的有8个是抗生素类药品,分别是头孢曲松钠、头孢美唑、头孢孟多酯钠、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头孢硫眯、头孢西丁。
  据了解,过敏反应是抗生素类药品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表现有皮疹、瘙痒、呕吐、腹泻、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旦发烧,就自作主张口服抗生素。实际上,大多数发烧的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其发烧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来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纯属滥用。
  只有当明确有细菌或支原体感染依据时,才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比如出现白血球数值升高、咳嗽、浓痰、肺部水泡音、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症状。
  除药物本身的结构外,生产质量、包材、储运条件等问题,也可能引起抗生素类药品的过敏反应。对此,深圳市药监局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应对此开展深入的研究。临床也应加强对此类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护,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