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27|回复: 0

[阳泉] 祖辈传给咱的“活历史”

微小宝 发表于 2014-3-1 2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阳泉 下载地址 http://t.cn/8ksRUl9   今年2月15日是农历正月十六。一大早,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人声鼎沸,锣鼓、社火、秧歌、“跑马”轮番上场,吸引了乡亲们前来瞧热闹。这是下董寨村每年欢庆春节和元宵节的重头戏,也是这里具有重要意义的习俗———下董寨春节。它是老百姓祈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追求希望的一种方式。( J$ F5 H9 X9 q8 z4 z" Q
      在我市,像这样的民俗活动还有很多。从盂县这一历史上的仇犹古国,到平定这座文献名邦,再到郊区大阳泉古村,每一个地方都有许多饱含文化和传奇色彩的民俗活动,记录了我市在过去千百年中百姓的生活形式、群众创造的各类文化以及城市的发展变迁。
5 j6 g3 r0 T6 i: v" C1 `' c      民俗的传承与保护,可以说是一项新课题。2008年,我市首次开展民俗活动普查和挖掘工作。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此次普查只在比较有名气的古村进行。再加上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普查工作只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较为模糊的定义开展,普查结果并不翔实、全面。这次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民俗活动约有744项,具有代表性的是婚俗、祭祀、祈福等。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可以看到千百年中,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y0 ~, n) i: c6 e# _
      婚俗是一个时期文化礼仪发展和百姓生活的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在我市,“平定婚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更迭,它也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变化。
' `" R! }( {5 f( k2 y      近现代的“平定婚俗”,就在这样的演变中发展、形成并传承至今,遵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的“六礼”习俗。在整个婚嫁过程中,每个环节出席人员的性别、辈分均有所不同,宴席的样式、档次也不同,宴席的地点、客人座次都有要求,禁忌、讲究和所用物品的寓意都有严格规定。如此完备的程序,显示了当地文化与风俗的特点,演绎、细化、传承了传统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 q7 K; v8 l! \6 O' @' V
      如今,虽然青年男女早已实现自由恋爱,许多传统礼仪也在不断弱化,但在平定许多地方仍然沿用这一风俗,代代相传,并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其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可见一斑。7 u* a1 }8 C# a2 h: q
      除婚俗外,祭祀、祈福也反映着一个区域内百姓的重要生产活动和愿景,如郊区东南舁“送瘟神”庙会、盂县河灯节、平定雩祭。现在,部分民俗已不再具有当初那纯粹的意义。然而,祖辈传给咱的“活历史”,却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0 K+ @- x$ n0 q# z  o4 D! q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结合民俗兼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将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20项民俗活动列入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点加以保护,其余数百种民俗由各县区进行保护。6 r. i; L/ _0 q* y1 u7 t7 I' ^  r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民俗活动处境越来越尴尬。谁来传承,怎么传承……这都是应该深思的问题。(樊晓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