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 路相通 渠相连 旱能灌 涝能排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是我市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缩影。
仓廪实,天下安。没有高标准农田,就没有粮食的保产增收。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779万亩,完成考核任务的111.14%;建成机耕路91.92公里;项目区内,道路通达率10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4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可提高30%以上,为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撂荒地变“淘金田”,坡耕地变“高产田”,“三跑田”变“三保田”……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础全面夯实。
城市要发展,乡村必振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全域协调战略,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培育‘特’‘优’‘精’农业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特色农业、功能食品产业等八大农业集聚区”为我市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方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正在从统筹规划、综合施策、跟踪问效等方面入手,明确重点、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是我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遵循的原则。“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对现有农田基本情况进行大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是推进下一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要基础。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建后管护等方面。多管齐下,耕地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市农业农村局农建科负责人时晋生说。
在实施坡耕地平整、碎片化地块归并、机耕路建设、灌溉排水工程的基础上,土壤改良、科技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是保证“粮袋子”安全的关键。盂县北下庄乡在提升耕地数量、质量方面下足了功夫。原先,北下庄乡后川村耕地分布零散,很多是一两分的小块地,不适宜机械耕作,农民管理农田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后,后川村将小块地改造为最小1.3亩的地块。村里的瑞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统一托管了村民的耕地,采用科学手段提升土壤肥力,并推行农作物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农田管理变得省时又省力。
以民为本搞建设,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用性,离不开工程开工前、推进中、结束后的跟踪问效。时晋生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要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市、县(区)相关部门坚持到一线摸情况、督进度、解难题,实行全程监督;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乡镇、村协调配合,保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跟踪问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后半篇文章’,工作到位才能保证种植面积、种植水平、综合效益逐年增加”。
田地的逐步改良,让农民有了“聚宝盆”,好地产出更多好粮。
来源 | 阳泉日报记者 | 郭鑫璐编辑 | 史铁军
审核 | 贾雅丽
版权声明阳泉日报社所属《阳泉日报》、《阳泉晚报》、阳泉新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阳泉日报社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阳泉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