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9|回复: 0

“妈妈,我不愿意”,嗯哼拒绝分享玩具

微小宝 发表于 2019-8-19 16: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有一期,霍思燕跟儿子嗯哼提出,想要把他不经常玩的玩具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嗯哼强烈的拒绝了,坚定的告诉妈妈:“我不愿意”,并且以哭闹方式进行抗议。


遭到嗯哼拒绝后,霍思燕并没有自作主张或直接强迫嗯哼捐玩具,而是耐心地告诉嗯哼,“你的东西你有权力自己来决定,但在愿意的前提下,是可以一起玩的,对吗?”
嗯哼依然抗拒的喊着:“不要”,甚至还摔了自己的玩具。过了一会后,嗯哼说:“妈妈,我自己来决定要不要捐。”


霍思燕应许并陪嗯哼玩,之后霍思燕提出:“这样好不好,我们就去看看,你愿意的话,我们就把玩具捐出去,你不愿意,我们就带回来。”
这一次嗯哼很愉快的同意了,并且和妈妈一起收拾出了很多自己的玩具。
嗯哼从坚决拒绝分享,到主动捐出了超出妈妈预期的玩具,妈妈的做法特别重要。
很多网友都为霍思燕点赞,觉得她做得很对。孩子的东西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像嗯哼这样不愿意分享的情况。不管是玩具还是食物,大部分孩子都会拒绝分享。
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大人小孩都会遵循物品的自我满足定律。
自我满足定律: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自我满足”的需求,成年人会因为一些道德约束或者是人际情感的影响,有时候会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将自己的还未满足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而孩子不会有这些做法。
所以孩子天生就不会在自己未达到“自我满足”前,分享东西给别人。


那除了孩子未达到“自我满足”前,不会分享东西给别人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孩子为何会不愿意分享?
1、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形成占有欲
教育家孙瑞雪表示:儿童必须拥有东西,才能借着拥有的东西发展。通过占有“我的“”私有财产,才能渐渐明白“我的”,才能形成自我意识。才能区分“我的”“别人的”。
孩子大概在2岁左右的时候,会慢慢的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时候,宝宝会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只属于自己,并且对自己的物品有明确的占有欲,不允许别人动。


这种对物品的强烈占有欲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比如很多孩子会说:“这是我的”,孩子的自我界定越强烈,占有欲就会越强。
在这个阶段的宝宝不愿分享是正常的,是自我发展的迹象,只要当孩子分清了自我和他人,才能够学会分享。
2、物权意识的建立:开始学会支配
三四岁的孩子是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会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特别的重要,会下意识地护着自己的所有物,不愿意与他人进行分享,甚至与爸爸妈妈也不愿分享。
父母们不要认为这是孩子自私的表现,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是对物权归属的练习,孩子通过物品的归属权来认识物品与自己的关系。
物权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有些孩子可能表现强烈些,而有些孩子表现温和些。


家长们不必为此焦虑,更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去强迫孩子分享。只有孩子建立起牢固的物权意识,觉得自己对自己的东西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后,才会愿意主动分享。
怎么让孩子自觉去分享呢?
1、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当孩子的不愿意分享时,家长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无论是玩具、食物还是书籍,由孩子自己来支配自己的东西,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拥有自己的东西。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是不要干预。
当孩子面临被分享的问题时,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东西,你可以选择分享或者不分享,这是你的权利,没有对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去要求甚至强迫孩子做出礼让和分享行为。
当孩子不愿意时,有的父母会诱导或者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有的甚至自作主张把孩子的东西拿去分享或者送给其他小朋友。
如果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的物权,强迫孩子做出分享,那么分享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掠夺”。孩子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去分享,因为他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的东西被掠夺。


2、有选择性的去分享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岁左右的孩子有同情行为、利他行为和分享倾向,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自发赠送礼品、玩具,懂得对同伴表示同情和安慰。
分享其实是一个自发的行为,而分享也是有选择性。
同一个东西,孩子愿意与某些人分享,拒绝与另外一些人分享;跟同一个人,孩子愿意分享某些东西,拒绝分享其他东西。


这个道理对于成年人也是同样适用的。就好比如:一支唇膏,你可能愿意与你最亲密的人(老公或者闺蜜)分享一起使用,但你肯定是拒绝与一个陌生人分享的。
要求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去分享自己的东西是非常苛刻的要求。不要说是对年幼的孩子,对于我们成人来说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分享的时候,也应该要有所有选择。家长应当允许孩子适当地选择分享的对象、分享的物品和分享的时机。不要随便碰到一个小朋友想要孩子的玩具,就叫孩子分享,这样是不现实的。


3、父母应当以身作则
家长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乐于分享的家庭环境。家长可以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心情。
比如,家长平时可以主动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遇到的有趣的事情、食物、物品等,告诉孩子分享的乐趣。
可以跟孩子说“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想给你分享一下”“同事给了我一包糖,我把这包糖带回来分享给你,咱们一起吃”“我觉得分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看到对方很高兴,我也很快乐”等等。


最后
孩子建议分享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能太过于急切,不要刻意追求分享行为本身。我们在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