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4|回复: 0

孩子输不起再聪明也没用!3步策略法, 变钻石心

微小宝 发表于 2019-7-13 13: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小费最近严重玻璃心,开始让我感觉到问题有点小严重。
比如,昨天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精力不集中,第二天一早,他就赖在床上,明确表示不去幼儿园了。
再比如,最近在学习钢琴,手型老是做不到位。一指出他的缺点“你看你的手指没有立住”,他旋即从琴凳上跳下来,表示“不练”了。
推而广之,4岁多的他面对表扬的语言无比欣喜,面对批评立即承受不起。这样的玻璃心如何是好?姥姥最愁:说不得、骂不得,难不成以后上学了老师一批评,他就不去学校念书了吗?
孩子玻璃心仿佛已经是社会问题。根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研究数据:上世纪80年代前,到中心就诊的孩子以多动症居多,情绪问题不多。而90年代后,孩子的情绪问题反而成为主流,就诊者在最近几年接近1/3,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更甚者产生自杀念头。
为什么时代变化,家庭条件变好,物质条件丰盈,父母对早教程度日益重视,孩子还会出现这样的情绪问题呢?
有心理文章分析认为,孩子现在往往像是夹心饼干。一方面,面对着父母、家长的高期待、高鼓励,一方面又是达不到期望值被家长打击、打压。
于是乎,孩子们的心灵开始脆弱——他们最爱听各种表扬,而一旦面对批评,立马消沉、自暴自弃。小小费从幼儿园回来,有一次爷爷跟我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缺点,刚一开口,孩子立即躲到卧室去——他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
想一想,当孩子来到一个小家庭,爸爸妈妈、加上4位老人,被全家6个人众心捧月地呵护着、他是怎样的“宇宙中心”感呢?


你想让孩子有抗挫折能力?先放手!
什么是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也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杜威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真实的生活,是个体独立。不仅是身体的独立,更是思想的独立。而我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地在身体上独立。
比如,早晨吃完早饭,孩子就该上幼儿园了。进行到穿鞋出门这一步,4岁半了,我家老人还在帮忙。“妈妈,你可以让他自己穿啊。”我总是这样说。姥姥如何答复呢——“哦,时间紧张,我看来不及了,今天先帮他吧,明天让他自己穿。”事实上,明日复明日,很多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最后都被老人越俎代庖。
过度帮忙,是孩子自信心、独立的大敌。
如果今天不帮助他,哪怕就是穿鞋这件小事。孩子穿得慢、出门晚,入园迟到被批评了。那他就能体验到“我这件事没做好,我下次要快点穿鞋”,后果会教会他成长。让孩子能够承担后果,前提就是——放手,让孩子不断去试错,大量、主动、频繁地试错。
有人说得好:没有比出错更加有效的成长路径了。


抑制过分的表扬,用平淡的语言鼓励
很多父母越看自己孩子越喜欢,经常动不动鼓励“孩子你做得太棒了!”就连我平时很注意不过分夸奖孩子,有时候也忍不住表扬“你今天做得不错”“今天弹钢琴比昨天好多了”。夸奖的话一朵,导致孩子一有点小成绩就反复问“妈妈我今天表现得好吗?”仿佛,他是为了鼓励才会这样做的。
其实,对孩子事无巨细都大加赞赏,有时候反倒适得其反。一位教育学者说,那些习惯了得到父母称赞的孩子,做事往往不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是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
赞赏多了有什么坏处?就是孩子的心只容得下溢美之词,稍有一点负面,孩子就感觉浑身不舒服。
那该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法,用“你能行”代替“你真棒”。
当父母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就能恰当引导孩子面对解决困难的方法。“你能行”是一种斩钉截铁的肯定,肯定是孩子有努力就能做到,比“你太棒了”更有魄力和影响力。
你要让孩子真正感觉到:
1)我热爱挑战。
2)面对困难,我可以坚持下去。如果一开始不成功,我仍然会继续尝试。
3)我不需要寻求表扬。那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4)父母对我做的事情很关心,他们尊重我。
5)爸爸妈妈很包容我,他们很爱我。
你该如何用语言增加他的毅力?
比如,小小费现在弹钢琴,纠正错误手型,一旦有进步。他会问:妈妈我做得好吗?
不要说:
不错,好样的!
你真的挺擅长钢琴的。(会让他觉得我有天赋,为什么还弹不好呢?)
你真聪明!
这手型很完美哟!(有点虚假)
而要说:
你自己总结了错误,把手型摆正确了。
你现在可以自己找到中央C键了。
你知道每个音弹准节拍了。
你做到了。
你能行。
这些语言,让孩子懂得,他获得不是表扬,而是父母真诚的认可。
鼓励孩子,要坚持去鼓励他为了成功而经历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这个事情是有挑战的,并不好做。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可能拉链有点难拉。你可以说“拉拉链刚开始不太好做,不过我看到你在努力了。”这种表述让孩子懂得,他们在经历挑战,同时会享受克服挑战的成就感,有助于帮助孩子增强毅力。


应对抗挫折的根本之道——就是由内而外地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不靠父母,不靠外界,而是本源的自我激励。最终,这样的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