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81|回复: 0

[亲子园地] 家长,请一定陪孩子到7岁

微小宝 发表于 2019-12-13 10: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请一定陪孩子到7岁!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
7岁之前是儿童智力、生理和心理品质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以善用敏感期,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的潜能。那怎么做呢?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吗?找专业机构测试一下吗?错过了还能补回来吗?



敏感期是什么?
蒙台梭利称,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周遭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特别敏感,对有关的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有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个就是敏感期。
蒙台梭利提到的敏感期认为大都发生在0-6岁。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爸爸妈妈的职责。
敏感期的三大原则。
  • 敏感期不是让孩子必须学成什么,而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瑞吉欧的教育理论说孩子有100种语言,有的孩子通过音乐就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听完一首歌他的情绪恢复了,不像之前那么暴躁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哄孩子睡觉会放一些音乐,因为音乐可以调整孩子大脑的音频和频率,让孩子保持安静自然就睡着了。
所以纵使是敏感期,也不要逼迫孩子做什么,7岁之前不要给孩子硬性规定,不要把孩子认为很有趣的东西变成一种任务。比如本来孩子学音乐练琴很有趣,而到最后往往变成各种考级;学乐器一定要考到几级,考不到几级就别学;画画要怎么样……现在我们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变得太功利了,而一旦我们把学习变成一件功利的事情,而不是一件兴趣的事情,孩子就变得他是在为家长学,而不是为自己学,而一旦他有机会不学的时候,他就一定不去学。
  • 不用家长去背诵记忆,孩子会告诉你。


家长不要盲目追随各种敏感期,到语言敏感期该学语言了,到秩序敏感期该做什么了,到画画敏感期了该学画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孩子还很黏家长,说话还说不清楚,害怕接触新环境,这个时候的孩子更缺乏的是安全感,当我们把安全感建立好,他学习新东西就很快,所以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内隐学习”,就是你不知道他怎么就学会了,而他学会的时候也不会告诉你。
我们关注敏感期,更要关注你的孩子的状态。我们要帮助孩子把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学英语,我们给孩子时不时说几句英语,看看英文绘本,孩子会觉得很有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而不是送孩子去上英语辅导班,而一旦孩子学得不好,家长就变得暴躁,我给你花那么多钱报了辅导班,你都怎么学的,你不学英语以后都怎么办,其实孩子根本都没有意识未来会怎样,这些都是无效的话,而家长也只是干着急。
  • 只要家长稍加敏感,孩子的敏感期就不会错过。即使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依然可以挖掘他们的潜力。
很多家长会焦虑,我的孩子超过7岁了怎么办呢,错过了也不要过度焦虑,细心发掘孩子的兴趣再加以引导。
敏感期的四种做法。
望,知道了解,但不迷信。不跟风,不随大流,不要以别人怎样,我们就怎样的标准。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试试采用这个方法:让我看看+确实挺难+一起试试+也许会好。所以有些事情失败了,没有关系,尽善尽美的品质更难得,保护好孩子完美主义的初心。
秩序敏感期时,孩子会把很多东西都喜欢排成一列,那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增加孩子对秩序感的建立,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各种东西的摆放等,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语言敏感期,“为什么”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做出正确,简洁的回答。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所以家长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性格,而不是把别人孩子都在做的事情放到自己孩子身上。
闻,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很多时候孩子表达不清楚,闻的时候要学会耐心去听,更要学会尊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的孩子。
问,学会沟通,学会说话。
研究发现,妈妈偶尔示弱亲子沟通会变得更顺畅,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学会示弱会很能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有一个妈妈说他们家孩子喜欢奶奶,因为孩子有一次从幼儿园回来问奶奶你知道apple是什么吗?奶奶说不知道,孩子就突然觉得好高兴,觉得自己好有成就感。而她问妈妈的时候,妈妈说是苹果嘛,然后发现孩子一脸不高兴,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当然更喜欢奶奶了。
切,给与支持,善于选择。
与孩子友好相处,让他感觉自己,孩子一旦选择,父母让他坚持。

孩子敏感期,父母怎么做?


有很多妈妈抱怨自己家两岁多的孩子不愿意去分享玩具,但其实孩子真正的同伴分享期大概在三岁左右。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要做的是不要过度的限制孩子,给孩子一定的尝试,有个词叫做“保护型撞墙”,就是孩子想做一件事之前,我们可以事先告诉孩子你可能会怎么样,再让孩子去尝试,比如孩子要摸仙人掌,妈妈可以说:宝宝,你如果去摸仙人掌可能会刺破手指哦!如果他还是执意要去摸就可以让他小尝试一下,因为有时候往往是我们大人越禁止,孩子越想尝试,不撞南墙不死心嘛。
全情接纳孩子,父母的用心,孩子都会敏锐的察觉到,不要敷衍孩子。
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要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人格特质。最糟糕的就是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孩子没有跟别人主动打招呼,不要说“你怎么这么害羞、内向等……”,而应该说“你刚才没有跟别人主动打招呼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下一次我希望你……”“这一次没考好因为你考试之前还在玩游戏,没有准备好,下一次,希望你多准备一下……”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内驱力。让孩子知道这是他的行为,他的成绩,而不是变成你考好了,爸爸妈妈很有面子。这样培养的结果是即使孩子没有考好,他也会知道是哪个过程导致的没有考好,面对学习的挫折做积极解读和反应。
家庭教育,首先要从情商开始,爸妈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孩子的成长大于成绩,关系先于教育。妈妈要做的是,我们不祝福孩子快乐,而是帮助孩子有能力快乐。
赋能孩子成为有能力的人,每个孩子都能有幸福力和自信力,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不枉此生。
不要乱表扬,滥表扬。要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要表扬孩子的聪明。因为孩子会想如果我以后不聪明了怎么办?别人比我更聪明怎么办?所以表扬有技巧,不要乱表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