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84|回复: 0

阳泉丨平定面羊 如意吉祥

微小宝 发表于 2018-8-22 08: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泉民间制作面羊,源自远古秋祭。平定民间崇尚古风,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和中元节,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还作为亲朋好友互相馈赠的吉祥之物。我慕名来到冠山脚下冶西村中以做面羊闻名的霍承武师傅家,探访平定面羊的制作过程。

霍承武在制作面羊

捏面羊进到屋里,房间正中摆着一块大案板,桌角上放着剪子、梳子、针锥、瓶盖等小工具,旁边的瓷盆里是发好的面团。霍师傅正要准备做面羊,我坐在旁边仔细观看。他先揪了一大块面开始揉搓,双手敏捷地翻飞在洁白的面团上。他告诉我,做面羊需用上好的精粉,俗称“二箩面”,发酵时使碱用量、加面比例都要小心掌握,和面要有耐心,揉和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面羊才能润泽饱满,不开不裂。

揉面
不一会儿,在霍师傅的手中,一大团面被揉得水滑精光。他将揉好的面团分成一大一小两块,先把大块的面揉成长条,再微微地弯曲为月牙形,在两端将面团从中间剪开捏成蹄状,一看就是羊腿,三下五除二,羊的身子雏形已现。最精彩的还是羊头的制作,霍师傅把那块小面团先揉成一个椭圆形,然后一手捧着,一手拿起小剪刀,先在一头横剪,再在两侧竖剪,瞬间羊嘴、羊耳朵就活灵活现了,接着又把面搓成条安成眉毛,拿上锥子压成胡须,装上杏仁点上眼睛,转眼间,一个造型朴拙、形态可爱的“面羊”就制作完成了。

做羊头正在忙碌间,一位本村的大婶拉着两个小外孙女推门进来,原来,这就是订做这批面羊的主家。大一点的小姑娘忽然说:“我想要喜羊羊和美羊羊。”

点睛霍师傅翻了翻孩子拿的画书,不一会儿,手下就捏出了憨态可掬的喜羊羊和模样俊秀的美羊羊,就连小羊的卷毛、配饰也惟妙惟肖。

造型
蒸面羊不一会儿,一个个面团经过揉、搓、捏、切等步骤,在霍师傅的手中,变成了各具特色的面羊,接下来就该上旺火蒸了。霍师傅至今使用着炭火和大铁锅。他说:“火候很重要。铁锅厚,火就大点;铝锅薄,火得小点。掌握不好,要不就开了花,要不就黄了,要不就要起小气泡。”霍师傅从小就十分喜欢民间艺术,10岁起,跟着母亲学习面塑和剪纸,14岁的时候,已经有人来向他求取作品了。霍师傅在面塑手艺上精益求精,很快,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连大阳泉、小阳泉、五渡等地的人也来找他。霍师傅感叹,这是辛苦活,最累的时候日夜连轴转,夜里一两点才睡,早晨四五点就得起床。

蒸面羊
差不多二十多分钟的样子,面羊蒸好了,霍师傅揭开锅盖,面羊出笼了。最大的一只面羊,有5斤多重。这些面羊既不拘于原形的态式,又夸张得符合规律,在似与不似之间,形象传神,美感油然而生。

面羊出锅
面羊蒸熟后稍冷却,随即开始着色,霍师傅说面羊太热,色剂容易挥发,太凉则容易流色。色剂以食用色素为主,经水、白糖水或白酒溶化,颜色调好后,用鸡毛或小楷笔蘸蛋清或香油为面羊点眉画眼。

上色

送面羊经过小半天的忙活,邻居大婶订做的面羊做好了,两个小女孩爱不释手。大婶说,当地有姥姥舅舅家给外甥送面羊的习俗,从孩子出生,一直送到12岁。这中间还有个传说,相传当地一农家老来得子,名曰二小,从小过于娇惯,长到16岁,顽劣异常,母亲只好让他帮舅舅牧羊。二小看到羊羔吃奶总是跪着,疑惑不解。舅舅说小羊跪乳是它懂得对母亲孝敬。二小渐悟事理,对舅舅说:“我要回家了,今后一定听妈妈话,长大成才,做个孝亲报恩的人。”此后每年舅舅都要送二小一只羊,提醒他好好长进。街坊邻舍互为效仿,慢慢改为蒸送面羊,并渐成此间习俗。方圆村里的人家,大都在霍师傅家订做面羊,所以,逢年过节,霍师傅就分外忙碌。

完成
霍师傅多年制作面塑、面羊,讲起平定面羊的缘起、来历头头是道。七月粮谷新熟,人们要举行祭天告祖仪式。祭礼一般用色纯体全的牛羊,叫“牺牲”。古代祭祀为国家大事,后渐渐演化为民俗。面羊也由羊的造型发展成了牛、猪、鱼等各种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
来源:阳泉日报编辑丨王国强

               

合作电话:1853532218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